往事並不如煙:牧養與傳福音的新眼光 |錢玉芬主任
三十年磨一劍
也許大家印象中,在課程、講台、文章、節目……等很多地方都曾看過、聽過我的分享,以為我很活躍,其實我關注的議題很單一,我是「三十年磨一劍」,自1995年至今,我一直都致力在探索:「如何使人(包括自己)洞察童年經驗對自己的影響,並且領受上帝的恩典,解除負面的效應,活出自由豐盛的生命。」
人不是長大就好了嗎?
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會一直致力於這個議題呢?這乃源於1995年初,在一次的成長團體的分享中,當我承認與原生家庭的家人關係是疏離的當下,內心竟然湧出巨大的委屈和酸楚,流下自己在當時完全不知道如何解釋的眼淚。
這個突如其來的經驗也在我心裡產生巨大的問號「?」
我心裡自忖:「我不是長大了嗎?」、「不管過去發生什麼事,人不是長大就好嗎?」、「信仰不是告訴我,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嗎?」。這些曾經在心裡以為理所當然「鐵律」,因為眼淚使我開始反思,開始想要從我的信仰與我的所學(心理學)中,去探究更深層的理解。於是我開始從聖經、心理諮商的專書、學術研究相關的國際期刊論文…等許多來源,不斷蒐集、閱讀、整理、發展成講章、課程、甚至出版教案、成立協會、訓練許多教導員。這三十年來,在課程中、講台上、文章內、節目裡,其實都呈現我在童年經驗這個議題中,所累積點點滴滴的發現與心得。
童年經驗影響一個人深且廣
為了尋找答案,在日常讀經中我開始留意聖經裡的故事記載與相關經文教導;此外,我重讀過去所學所有關於輔導諮商的專門書籍;甚至自1998年開始,也細心搜尋與童年經驗有關的國際學術期刊論文。
由於長期收集資料和不斷地累積相關知識,我越來越確定:作為一個有基督信仰的牧人(牧者或是教牧協談人員),陪伴自己和別人有系統地來認識自己的童年經驗,是一趟必要的心靈旅程。這個必要性可以從聖經基礎(真理)和實證科學的證據,加上心理學相關理論(學理)等兩方面,來加以闡述和說明。
一、聖經故事與經文的真理啟示
讓我們從聖經真理的角度,來闡述神如何看待和處理我們的過去經驗:
(一)約瑟青少年時期遭兄長出賣的經歷
從聖經中約瑟被賣,但被主保守、帶領,終至成為埃及宰相的奇妙歷程中,可以看見約瑟和我們多數人一樣,並不想回憶起他的原生家庭與童年(學術研究定義18歲以前都是童年)被出賣經驗的種種。因此他把大兒子取名叫「瑪拿西」,因為他說:「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創41:51)。
然而神不但沒有使他忘記,甚至把他的全家都一一帶到約瑟的跟前。約瑟在經歷重新面對過往經歷時,多次心裡經歷痛苦而痛哭(創42:24、43:29-30、45:1-2、45:14:46:29),在他重新面對、整理這些事件之後,他對哥哥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50:20)
約瑟面對過去之後獲致一個從神而來的新眼光,這件事啟示我們:不管我們過去經歷甚麼?願意在神面前重新審視,一定會有從未想過或發現的意義。
(二)傳道書中兩處經文的啟示
除了從聖經故事中去發現神對人的過去經驗,有不同於人的理解之外,從許多相關經文也可以看見,神對人們的過去經驗,絕對不是抱持「事情過去就算了」的態度,讓我先舉〈傳道書〉中的兩處經文來看:
-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或譯:並且神再尋回已過的事)。
(傳道書3:15) - 「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傳道書12:14)
這兩處經文非常清楚指出,過去的事在神面前是無法隱藏的,不被時空限制的神是永恆的(timeless)。人在任何一個時間點下的經驗,都無法塗抹不算,並且祂對事件的眼光不同於人的眼光,當我們用祂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時,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二、從實證科學的證據與心理學的理論發現
這二、三十年來,我從許多國內外專書、實徵科學研究(empirical studies)的期刊論文中發現,許多人生的重大面向,如:婚姻家庭、人際關係、情緒模式、生涯的選擇與決定、性格思想模式……等,也都深深地受童年經驗影響,成千上萬的期刊論文指出童年經驗越負面,帶來的負面效應就越嚴重。在歸納與反思這林林總總的影響時,我發現這巨量的學術證據背後,默默地呈現出人世間的一個巨大的不公平,那就是「童年過得不好,長大之後還要疾病纏身、性格怪異、關係扭曲」。因此越專研這些學術研究,就越清晰的看見在當代的環境中,牧者著實地面對一個深度牧養的需要,與一個可以進入人心去傳遞福音好消息的機會。
(一)從童年經驗的視角進行深度牧養
做為一個基督徒,雖然已經認識神,但是如果重新檢視自己的童年經驗,並且能夠從神的眼光發現童年經驗的屬靈意義,將會更認識神的信實、慈愛,並且經歷神應許「萬事都互相效力的……」的真實;也或者,能更精準地走在神命定的道路上。因為不會跟自己玩心理遊戲、沒有浪費時間在人世間走冤枉路。
但是相反地,如果一個有負面童年經驗的基督徒,信主之後不再重新檢視過去經驗,那麼他們仍舊有可能活在「疾病纏身、性格怪異、關係扭曲」的光景下而不自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教會裡仍舊有層出不窮的人的問題,許多基督徒、甚至牧者都仍舊無法超越一些精神困擾,沒有辦法活在真正的平安喜樂之中。
(二)用童年經驗的主題從事福音預工的耕耘
近十多年來負面童年經驗議題受到國際期刊的關注,研究發現:有負面童年經驗的人們,普遍性與影響的嚴重性都超過我們的想像,可說現在全球都在找負面童年經驗這個毒素的解藥。而基督徒知道耶穌的救恩與聖靈的醫治工作才是真正的解藥之所在,因此當全球都在探索和尋找負面童年經驗的解藥時,對基督徒的我們而言,不就是一個極佳傳福音機的會嗎?
其實神早已有預備
在這個已經存在長久的嚴重問題上,其實神早已在華人世界有預備,從神帶領並預備我來服事這個議題的歷程來看,神先在1995年用我毫無預期,也不知所以的眼淚,打開我裡面巨大的探索動力,經過我二十多年的彙整,再於2016年感動愛主的肢體,擺上432萬台幣的奉獻給Good TV,支持幸福學堂把我自1997年起就在政大開設(2010年也在台大開設)的通識課程,拍攝成18集童年經驗課程。後來,我又在禱告中看見兩個異象,清楚地領受到神的差派,帶領台神靈性諮商組與靈神牧靈諮商科兩個神學院的學生,在2020年疫情期間建立「童年經驗與全人整合協會」,為要有計劃性地來推動童年經驗課程的相關教案;並希望能在華人各地普遍開課,培育教會牧者、核心同工們,能起來陪伴許多主內肢體去重新面對自己的童年經驗,進而也能陪伴未信者有機會更深認識神。
目前具體可行的做法是:透過「童年經驗與全人整合協會」的培訓,讓許多教會牧者、核心同工學會使用童年經驗的課程教材,在教會開設童年經驗課程,陪伴主內肢體與未信者去重新整理自身的童年經驗,並且透過彼此的禱告與陪伴,持續洞察並翻轉生命,我相信如此長久實施,一定可以在牧養與福音預工上穫取雙重收割。
有效的傳福音策略真的難尋嗎?
記得有一次聽周巽正牧師講道中提及一個我亦心有戚戚的感慨,大意是說:「我們缺少有效的福音策略……」這種感慨與急迫感,是自從我信主之後,就從來沒有消失過的。
經過不算短的30年時間,現在的我非常肯定地知道,從「童年經驗」所延伸出的許多主題(如情緒、自我形象等),其實都能深深地觸動人心。已經有一、兩千集的Good TV〈真情部落格〉中,與神相遇的動人生命見證中,幾乎每個生命故事的主角,都曾陷入童年經驗帶出來的生命困境。而在這些生命困境中,因著與上帝相遇而翻轉了人生際遇,這種情況呼應了我這30年來從學術與實務角度的觀察結論。
因此擺在眼前這麼重要的、這麼有福音機會的議題,我們焉能不好好把握與鑽研,用更容易貼近自己的心的簡易教案,進入人群中與人深交,增加心靈敞開的深度。人們被聖靈感動、進而被主得著的機會也將大大的增加。
這把兩刃的劍我會繼續磨下去
常常聽見有人上過童年經驗的相關課程後回饋說:「這些課程太重要了,太能顯明人內在的核心問題了!」每次當這些看似好評的回饋出現時,其實都加深了我急切的心情。是的!我在大學開過很多通識課,看過許多嘔心瀝血的學生作業,這議題的重要性,我很清楚。因此,如何啟動更大規模的培訓?如何發動更大量的基督徒,去陪伴許多還沒認識神的人;透過整理自己的童年經驗,與愛他們的神深深的相遇?這幾乎就是我有生之年,還有健康可以工作的所剩年日裡,唯一致力要推動的工作了。
(Photo credit : pix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