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禱告的殿 社區敬拜中心─張雅謙


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

「你們的上帝為什麼一個禮拜休息六天,只上班一天?」

曾經有位女士,生命遇到艱難想要求告神時,她聽說基督教的上帝很不錯,所以找了一間教會來求告上帝,那天是禮拜一,教會的同工請她禮拜日再來聚會,於是她著急的問說:「你們的上帝為什麼一個禮拜休息6天,只上班一天?」雖然這是個誤會,卻值得我們深思原因何在。 「可是教會的門平常都是關著的!」

另外,有一位基督徒接到一位慕道朋友的電話,這位慕道友對基督教很有好感,想去教會,可是不知道怎麼進去。這位基督徒就告訴她:「教會都很歡迎人的,妳就直接進去啊!」這位慕道友卻回答說:「可是教會的門平常都是關著的,好像沒辦法進去吔?」基督徒說:「那……禮拜天再去。」慕道朋友問說:「可是……是不是要有什麼資格才能進去呢?」

一般人似乎不太容易進到教會

電影有時有這樣的劇情,當一個人失落時,會走進教堂禱告神,尋求神的幫助,或許因此讓有些人以為教堂跟廟宇一樣、平時是開放著可以自由進出來禱告神。可惜許多時候,卻發現不是如此,而禮拜天的聚會,又會擔心是否需要具有某種資格才能參加,以致也不太知道如何進到教會來敬拜神。

是的,可能對基督徒而言,教會是很歡迎非基督徒的,可是一般非基督徒卻不一定有相同的感覺,他們可能覺得要進到商店或廟宇會比進到教會容易許多,這不一定是事實,卻可能是許多非基督徒真實的感受。

苦難的大眾藉由敬拜渴望找到生命的出路

台灣有許多人是生活在「拜拜」的文化裡,這樣的族群尋找神的方式是直接進到一個宗教的殿堂,祈求這些神明;把生活中大小的困境與挑戰,告訴廟裡的神明,諸如考試升學、工作事業不順、生病、戀愛、婚姻、親子問題等。或是路上看到車禍、在家裡打破碗或眼皮在跳,擔心是凶兆,也會到廟裡拜拜,祈求平安。

特別遇到生命極大的艱難、找不到出路時,更可能到處拜,只要聽說哪裡靈,就到哪裡拜、做各樣的法事,即使花再多的錢,甚至借錢去拜也願意;因為他們渴望找到生命的出路,渴望有神明能聽聽他們心中的苦與痛。或者用基督徒的用語,他們藉由「敬拜」渴望找到生命的出路,雖然「拜拜」與「敬拜」在本質上有所不同。

可是這些疾苦的大眾卻不太容易選擇進到教會(或教堂)來敬拜這位愛他們的耶穌基督,或許是因為進到廟宇或是找算命的,比進到教會要容易許多,又或許是教會敬拜的時間安排上對他們而言不太方便。

天父渴望這些苦難的大眾不受攔阻的來敬拜祂,並找到生命的出路

在耶穌時代的聖殿,雖然在某些日子、節期有集體的敬拜,但是平日也有某種程度的開放,讓人很方便的來到聖殿,作個人的敬拜、禱告與奉獻。而初代信徒一開始也在平日常常到聖殿敬拜。如當代中文版的使徒行傳2:46記載說:「他們天天同心合意地聚集在殿裡敬拜…」

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奮力排除那些攔阻人來敬拜神的事,並引用舊約聖經強調說,父神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可11:17),天父渴望萬國萬民不受攔阻的來敬拜祂。

雖然教堂不等同於聖殿,卻也是敬拜的場所。面對這些苦難的大眾,相信耶穌的心一定渴望他們更容易的能進到教堂來求告天父,找到生命的出路,即使是在平日的時候。相信耶穌也不希望有人誤會祂週休6日,只上班1天。

真實的敬拜彰顯神的同在與大能

因此我們需要營造更多的機會讓人更加容易的來敬拜神,來接觸並認識基督徒的敬拜。因為當基督徒有真實的敬拜時,常常彰顯神同在的大能;許多的見證告訴我們,有些慕道友初到教會時,雖然信息聽不懂,但是因著敬拜的詩歌就很受感動,被聖靈觸摸。

君尊的敬拜一書的作者齊克‧尼斯在書中(123-125頁)提到他曾經在美國賓州的一個山谷裡服事,有一次好不容易邀請的幾個工人來到教會聚會,他們卻不太懂英文,齊克牧師有點擔心。然而當他們全心敬拜時,其中兩位工人感動流淚,透過翻譯,他們表達說:「我們不知道你們在唱什麼,但是我們知道神就在這個地方,我們渴望能夠的認識神」。何等奇妙,無法明白信息與詩歌,卻在敬拜中彰顯神的同在,使人渴望認識神。

真實的敬拜轉化屬靈的氛圍

Sounds of the Nations的創辦人Dan McCollam牧師,是一位熱愛敬拜也常常在世界各地帶領人進入真實與深度的敬拜中。有一次他到斐濟主領特會,因著他常常在所住的旅館中敬拜,一位清潔人員走進他的房間,竟然感動到哭了,因為這位清潔人員遠離神已經17年了,家人用各種方式逼她回教會都沒有用。可是每天在打掃McCollam牧師的房間時,雖然有時牧師不在房間,但她覺得神就在那裡,非常感動。於是請McCollam牧師為她禱告,並且回轉歸向神。

一個空間可能因為常常有真實的敬拜,以致屬靈的氛圍轉化了,有神的同在。即使敬拜的人當時不在,那個空間仍然彰顯出神的同在與榮耀,甚至當人踏進那個空間,人心就被聖靈觸摸。

教會--社區敬拜中心的可行性

廟宇由於其時間的方便性,讓人可以容易的去親近這些偶像。他們天天開放、時間很長,不是一週的某個特定的時段;而且拜拜時間的長短隨著個人的需要而定,5分鐘、10分鐘或1個小時沒有一定,很自由,因此一般人一有需要就很容易進到廟宇去祈求,以致於廟宇就像是一個社區的敬拜中心。

然而,教會更應該成為社區的敬拜中心。筆者不敢說已經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案,只是想先抛磚引玉,大家集思廣益。假如教會可以有這樣的事工,例如在平日有開放個人敬拜的時段與場所,開放的時段雖然越長越能夠讓更多的人進來禱告,但是如果守殿的同工不足,則可選擇較多人潮經過的時段開放。

地點場所最好是在有人潮經過的地方,像是1樓,或商店、商場附近,或是社區常有人經過的地方;最好也是稍微開放式的空間,而非隱閉式的空間,讓外人較有安全感。

地方不一定要很大,裡面的擺設在某些部份要有一些敬拜氛圍的設計,並且能夠吸引人進來。敬拜的方式不一定要用節目式的敬拜程序,可以自動播放敬拜的詩歌或音樂,加上用PPT自動播放耶穌事蹟的圖像與經文,作為敬拜的引導,讓人可以自由的來敬拜與禱告。

如此,一方面除了守殿的同工可以敬拜讀經禱告外,讓基督徒平日也可以自由的進出敬拜,為國家、教會、家庭或為個人的需要禱告。甚或是中午休息時間,或下班回家前,想進來敬拜一下都可以。讓忙碌生活的基督徒,可以有個地方與主親近片時,又或者基督徒平日也可以帶著有需要的慕道朋友進到教會來禱告。相信這樣的場所,因著常常有敬拜與禱告,必然彰顯神同在的大能。

另一方面可以讓經過的路人或尋找生命出路的非基督徒,在平日也能有機會來禱告尋求神,找到生命的倚靠。而門面最好是透明玻璃,或稍微開放式的空間,讓外人可以看到裡面的敬拜。在入口處可以有一些引導的標語,例如「您諸事不順?惡夢連連?壓力過大?憂慮害怕嗎?歡迎進來,禱告耶穌。祈求心靈平安、身體健康、婚姻幸福、家庭和樂、人生方向、事業蒙福。耶穌賜你平安。」當有這樣需要的慕道友進來時,同工可以為他們禱告服事,也教導他們如何禱告與敬拜。在他們尚未信主,或因工作等因素還不能穩定聚會時,也可以在平日來到教會敬拜禱告神。

相信一個常常有真實敬拜的地方,必能吸引這些藉由敬拜渴望找到生命出路的人們,相信當他們踏入這樣的敬拜空間,也要被聖靈來觸摸。

並非取代原本的敬拜方式

當然,這不是要取代教會原有的敬拜方式,原有的方式有其重要的屬靈價值。如前所言,傳統的「拜拜」與基督徒的「敬拜」在本質上有所不同,「拜拜」的文化屬於個人敬拜,看重所祈求的有沒有應驗,但是在信仰的教導上比較缺乏。

然而基督徒的敬拜,雖然也看重藉著禱告經歷神的作為,但是同時仍然強調真理的教導,並且看重集體的敬拜與團契的生活。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並且互為肢體。所以這不是要取代原有的敬拜,對基督徒而言是增進平日的「敬拜祭壇」,對慕道友而言,是一個「福音預工」,讓福音朋友藉著所熟悉的「時間方便性」及「個人敬拜」來經歷這位愛我們的天父。然而最終,我們還是需要帶領人參與教會集體的敬拜,鼓勵人進到小組的團契生活,並且委身於教會的服事。

結語

如此的抛磚引玉,是希望藉由大家的集思廣益,使這樣的想法越加成熟,盼望有朝一日,這些生活在拜拜文化下的族群,遇見生命的艱難時,他們能更加容易與方便的走進教會,來尋求敬拜這位愛他們的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