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學習靈巧像蛇|林瑋玲老師


接地氣的蛇年金句

 

2025年在華人的十二生肖年輪到屬蛇,這一種動物無論在那裡都不是太被喜歡,一般人就改稱為「小龍」,或是玩諧音梗,特別是春聯的吉祥話。然而怎麼稱呼,都不是教會人士能認同的,因為蛇在聖經的意象直接與「撒旦」有關。無論是在《創世紀》裡引誘始祖犯罪,或是《啟示錄》12:9裡迷惑普天下的古蛇大龍,全都是邪惡負面的意涵。

 

然而,信仰如果能本土化、處境化,便更能與周遭文化不脫節地接地氣。有趣的是,耶穌事實上為我們解了這個困局,因為他曾正面地談論過蛇的屬性,並且定調為「靈巧」,將上帝創造的蛇之精妙可取之處淋漓地表達。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從這個屬性來思考耶穌的這一句話,對我們身處的2025詭譎世界局勢,有何提醒與可以省思的地方!


「靈巧」這個形容詞的希臘原文是「φρόνιμοι」(phronimoi),意思是「聰明的」、「機智的」或「有判斷力的」。內涵著「有見識的、有思想的、審慎、智慧」,相關用法也出現在太 24:45及路 12:42所說的:「忠心有見識的僕人」、「聰明」的童女(太7:24,25:2);相反則是愚妄的、無知的。正好像耶穌也曾用比喻「誇獎不義的管家做事聰明」(路16:8),耶穌用一種宏觀逆向思考「不義的管家、邪惡的蛇」,來教導他的門徒看見凡事當中的上帝觀點。

 

耶穌平衡的提醒

 

耶穌如此的講法類似「悖論」,表面上似乎互相矛盾,但蘊含深刻的提醒,並揭示我們在人性裡容易忽略的教訓。馬太福音10:16記載了耶穌對門徒的教導:「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這句話的背景是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太 10:5、7)耶穌沒有隱瞞使命的艱難,告訴他們實際情形如同羊入狼群,似乎註定只有被吞吃的命運。即使最後門徒們確實都殉道了,整個完成使命的過程卻也清楚呈現在這句話裡。兩個平衡的使命要件,也可說是門徒的素質:在艱難的環境中保持「智慧和機智」,像蛇一樣善於避開危險,同時要像鴿子一樣保持「無辜和純潔」。


這兩種素質在經驗中經常容易傾斜變質,那就是純良如鴿子容易單純受欺,自身難保遑論成為中流砥柱;而機巧如蛇更常淪為自私狡詐、唯利是圖。沒有鴿子的純良忠心,一遇試探與艱險。「聰明」固然可以明哲保身,卻也可能過度妥協、棄械投降,棄的正是我們應該繼續背起的十架,因為只有純良才能信任差遣我們的主,且堅定向前目標不移;也只有忠心能保持「受苦的心志」以及「即或不然」的意志。沒有如蛇的靈巧智慧會如何?敵我不辨,人云亦云,受騙受害,這都是末世精兵引以為戒的。

 

耶穌給門徒的裝備與期許

 

事實上,這段經文一開始就提到:「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太 10:1)說明這群要進入狼群的羊並不脆弱,讓我們來看一下耶穌差派門徒所給予的應許與提醒。

  1. 趕鬼的權柄:即使世界的王權因為亞當受騙從人類暫時落入撒旦之手,基督的降臨宣告神國已臨在,神的治權實現的證據正是主的名勝過撒旦,因此他們要「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太 10:7)

  2. 醫治的能力:這在使徒行傳尤其表彰地更完全,基督徒作為純良的鴿子與羊,不但帶有基督令惡者屈服的權柄,也具有基督屬天的能力,來醫治因罪惡壓傷造成的各種疾病。

  3. 夠用的恩典:太10:10-13明確提到門徒受差時的注意力不需要放在「日常需要」吃住花費,行囊要簡單甚至不要想累積過程得到的,目的是要行動自由、輕便不被纏累。這樣的提醒使得門徒的目標明確,不分心、不逗留、不絆跌。

 

以上耶穌的應許與賞賜證明「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4:20),無論對教內或是不信的世界,基督徒的使命是宣告神的國降臨,並依靠的是上帝的信實與大能,見證一個屬乎祂的更高的治權、公義、審判與和平。這提醒我們,離開或忘記祂的吩咐與誡命,我們既無能力見證,也容易模糊自己是誰,為何在這裡,與在這裡的目的!

 

雖然十架的道路必有狼群的危險與對傳信息的我們的拒絕,但是耶穌的話令門徒可以安心且昂首地「留下祝福,或剁下腳上的塵土」,讓神的審判做成最後的結論。因此,如今我們要學習「靈巧」面對的是什麼呢?

 

2025世界向右轉

 

有見識的農夫能分辨氣候與天色,聰明的管家也要看懂時局與機會。因著美國大選的牽動,世界明顯被推動再次「往右轉」,政治、經濟的左右翼既是世界秩序的一種,背後也代表著不同的主張和價值觀。歷史早就讓我們看見,左右的擺盪是人類自我修正必然的趨勢循環,只是我們要瞭解其中意涵。

 

從政治影響來看,右翼政黨可能會在更多國家上台導致政策改變,例如:減少政府干預、減稅、強化邊境管控等。而在經濟影響,右翼政策通常支持自由市場經濟,這將有助於企業活動、增加投資,但也可能加劇貧富差距。在國際關係上,右翼政府較會採取保護主義的外交政策,影響全球貿易和國際合作。

 

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看,傾向右翼的意義涉及多個方面:

1.傳統價值觀:右翼政治立場重視傳統家庭結構、婚姻觀念和道德標準,這讓性別平等有機會回歸聖經正解,美國因此正強力取消可議的「覺醒運動」多元性別與DEI人事任用標準。

2. 宗教自由:右翼支持教會在社會中的角色,反對任何可能限制宗教表達的政策,這讓基督徒公開的禱告重新回到美國公立學校。

3. 生命的神聖性:右翼支持反對墮胎的立場,這使得美國多州對未出世生命的尊重和保護法恢復,對抗婦女墮胎自主的主張。

4. 社會正義:右翼並非忽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但更強調個人的責任和自力更生的價值觀,放大到國際關係,便能理解川普總統何以強調各個國家該為自己國家的安全負更多的責任。

 

顯然,左或右對基督徒的觀點都有其呼應之處,基督徒既要在這複雜的世界做管家,即使是任僕人,尤其是「公僕」,更需要注意何為「靈巧如蛇」的時代意義與機會。台灣在2020以後,因著疫情、戰爭、晶片明顯得著世界的矚目,世界的變局是挑戰也是機會。怎樣是智慧有見識的態度,我們可以從基督信仰的先知性特質來思考。

 

小心信仰的失能

 

關於信仰的社會責任,神學家沃夫 (Miroslav Volf)在他的《公共的信仰-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步》書中談到,基督徒該避開兩種主要的試探:

  • 將信仰完全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所有力量只投注在「靈魂」與個人道德。這使得基督徒變成社會邊陲的「小群」,過著化外獨善其身的生活。沃夫以「信仰的怠惰」(idleness of faith)來形容這樣的失誤──「沒做該做的」。特別是當我們覺得無力對抗這世界巨大的「體制力量」,如資本市場運作機制、官僚體制或各領域中的「遊戲規則」,我們不想冒犯或失去有利的位置,很自然就會將信仰限縮在私領域的道德與靈命,家庭或教會生活。失能的信仰,讓信仰剩下「柺杖」功能,成為一種「慰藉」。固然這是信仰重要特質,扶持失落的心與祝福飢渴的靈,對焦躁現代的人心也很需要,但與基督信仰的先知性實在相差太遠。

耶穌要門徒向世界宣告、見證的,是種積極改造的力量。上帝國度的來臨是這擺盪不停的世界最後的希望,抗拒以上的怠惰,就當我們需要分辨是否逃避而只選了舒適容易的路。 

 

  •  用信仰完全佔據公共生活──也就是將自己的信仰價值與宗教,用強制的手段加在他人身上。這在極左的共產主義與極右神權統治如穆斯林或中世紀基督教帝國都出現過。這種失誤是種是干犯之罪 (sins of commission) 就是「做了不該做的」。

基督徒要宣告何為上帝旨意與聖經價值時,如何以更細膩、豐富、深度見證的角度,讓公民的身份既屬地又屬天,呈現鴿子的純良、蛇的靈巧,這讓台灣教會曾經的性平公投之戰,多了一種回顧檢討的角度,我們的作法有否可調整之處?

 

當掙扎於左右擺盪之際

 

2025國際與國內社會與政壇皆興起向右轉或向左轉的路線之爭,同時也是親中、親美的左右路線之爭,當我們掙扎於左右的擺盪時,願我們聽得到聖靈的智慧提醒:「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 30:21)基督徒的信仰既是受差入世而非遠避世俗,甚願我們為國祈禱時,靈巧的智慧與純良忠心的靈,引導我們昂首勝過四面的仇敵,不落入信仰的怠惰或張狂,見證上帝國度的和平與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