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習到事奉,信仰旅程的延續|陳品潔


”God shapes each of our lives over our lifetime.“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總能發現人生的每一個重要選擇,從未脫離信仰的塑造。

大學期間我主修公共行政與政策,我對國際關係、社會運動與公共事務充滿熱情,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投身這些領域。然而,當我正準備進一步朝著這條路邁進時,神的呼召臨到,邀請我踏上另一條全然不同的旅程——全職事奉。 

當時,我並不完全理解這個轉變的意義,只知道內心有一份無法忽視的催促。經過一番深刻的思考與禱告後,我選擇回應這份呼召,進入神學院裝備自己。回顧這段歷程,這不僅是一次生涯選擇的轉向,更是一場生命的翻轉與塑造。

 

生命的更新,事奉的起點

在靈神學習的旅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更新與重塑,是一切事奉的起點。信仰不僅存於教義與經句,更是在生命見證中活現出來,影響生活、關係、教會與社會。這樣的發現,使我更深地委身,也確信事奉的核心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生命的分享與陪伴。

完成這階段裝備後,我全職投入教會事奉,踏上一條與神同行的道路,在牧養、教導與回應時代挑戰的過程中,繼續學習如何讓信仰真正活出來。

 

信仰與現實的交會——牧養中的倫理思考

進入全職服事後,我發現信仰不只是關乎個人生命的塑造,更需要回應教會與社會的現實處境。在牧養與事奉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人與上帝、人與社會、以及教會內外之間的張力,這促使我開始思考:信仰如何幫助我們在現實中做出合乎神心意的選擇?
這樣的思考,使我對倫理學產生興趣。我開始探索信仰如何回應公共議題與道德抉擇,思考教會如何在複雜的世界中持守真理,同時回應當代挑戰。帶著這份思索,我進入基督教倫理學的領域,希望透過學習,讓信仰不只是個人的敬虔操練,更能在現實世界中成為光與鹽。

 

從學習到教學—信仰的延伸與同行

神學的訓練不僅拓展了我的視野,也改變了我對信仰與教會的理解。信仰不只是內在的操練,更需要進入對話、實踐,並與他人同行。

因著邀請我回到靈神協助課程,從學習者轉變為同行者。這段經歷讓我發現,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陪伴學生在思辨與實踐中尋找信仰的立足點。在變動的時代中,我們如何在信仰中扎根,並做出合乎真理的選擇?

這樣的轉變,使我更加確信,神學教育既是知識的累積,也是生命的塑造。當知識深化信仰根基,並引導人將信仰活出來,學習便成為一場生命的轉化,使人在世界中實踐與見證信仰。

 

呼召與塑造—信仰的持續更新

過去,我曾認為「呼召」是一個明確的職分與角色,但如今我體會到,呼召不是終點,而是一條持續向前的路。這條路,不只是傳講神的道,更包含讓自己不斷被神更新,使生命本身成為一篇見證。

信仰是一場不斷被塑造、被更新的歷程。上帝的帶領總是出人意料,卻總是最合適的。從最初回應呼召,到全職服事,再到投入神學教育,我越來越明白,信仰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或事奉的選擇,而是我們如何持續被神更新,使生命更貼近祂的心意。

真正的學習與服事,不只是給予答案,而是帶領人進入對信仰更深刻的思考與實踐。在未來的道路上,我期盼能夠持續在教學、牧養與研究中,尋求信仰與世界的對話空間,讓神學不只是理論探討,而能成為教會與信徒在現實挑戰中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