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和文化:文化宣教主題報告|廖家樂


⼀個傳道⼈的養成之路文化與宣教

 尼布爾| 基督和文化 閱讀報告


Richard Niebuhr 尼布爾《基督和文化》的五個觀點:

「基督與文化」這個主題,教導我生命及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準則:平衡。因為人的思想信念總是容易偏向一個極端,或者是出於自身的家庭、教育背景、有限的經歷和文化背景,而認為這個世界就應該這樣,必須有個絕對的標準,不需要處境化思考,更無須改進或改變。

記不起來是哪位牧者說過,但一直銘記在我內心的一段話:教會和基督徒不應該像佛教寺廟那樣,躲到深山老林裡面,遠離人群、逃避這個世界,像修道院一樣去自我修身養性。基督徒乃是要去都市建立教會,進入人群、影響社區、改變世界。

這段話乍聽起一點都沒錯,我也很贊同,更會常常與人分享。站在21世紀的今天,修道院真的是無法讓人接受,這不就是我們既熟悉又厭惡的佛教寺廟,或是電影裡看到的少林寺嗎?修道主義是典型的基督反文化,神創造了這個世界,神愛世人,作為基督徒怎麼可以和這個世界為敵呢?這是我以前一直固有的思想觀念,當然我從來沒有思考過它也有優點。

直到了解基督與每種文化的關係都有優缺點,我才發現自己錯了。對於修道院,我沒有從當代的背景和處境去思考,只是站在21世紀的今天去一味的批判不同時空的文化。在當時文藝復興及啟蒙運動的影響下,若沒有修道院努力持守信仰、敬虔生活、神學反省、創作大量的神學作品,無法想像後來幾個世紀的基督教會如何發展。

舊約即是反文化、抗衡模式,因以色列人初到迦南地,需要先建立自己。福音也是神先揀選以色列,先在猶太人當中開始,然後才傳到全世界。就如尼布爾所認為的:如果不是那些激進的基督徒團體的存在,基督教會將因功利主義而弱化了基督信仰,因此這樣的激進主義是教會面對世界必要的一種策略。

透過這個小小的省思,使我深刻地明白對於基督與文化的類型,沒有最好的類型,只有最合適、最處境化的類型。任何一種主張都值得討論和欣賞,也都有其功過之處。未來無論是在跨文化宣教或是牧養的時候,不被自己的背景綁架了,否則那將會帶來窄化的困境。學習文化、觀察文化,在文化處境化之下,找到最適切的文化類型,努力與其他主題保持最大的平衡,全心致力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