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夥伴、專業,未來宣教趨勢的3P_黃齊蕙老師


近二十年來,從智慧手機的研發與運用,網路的普及與高速提昇,到如今的人手一機,連阿公阿媽都興高采烈的學習如何上網看影片追劇; 而朋友們無論在天涯海角都能立即通話暢談。加上年輕人喜愛用的Uber、Uber Eat、街口支付、LINE Pay、網路購物等等,我們的生活方式正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型態中。不僅如此,近幾年來的大數據,AI人工智慧、網絡資料與資訊的串連傳輸、虛擬平台、虛擬貨幣…等,更挑戰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性。如何在此飛速前進的變遷中保持前瞻性與永續性,實為致勝關鍵。故此,懂得運用並駕馭這一波革新浪潮的人,才能夠發展出與時俱進的因應策略並開創新格局、新面貌。 而在這樣的新興趨勢上,我們發現其最重要的元素乃是: 平台(Platform)、夥伴(Partner)、專業(Profession) 。筆著將此三元素稱之為--未來趨勢的3P,而透過這3P應用在未來宣教上,必然格外的關鍵與明顯,故此,亦將其稱為「未來宣教趨勢的3P」。

一、平台Platform(s)

「(多元)平台」意指(多元的)機構或單位,它們創造了一個主要的價值,即是讓兩個或多個非常不同型態或性質之主體得以互相連結、對接,以促成其(與顧客)直接的溝通與對話 (Laure Claire Reillier & Benoit Reillier, 2017) 。簡言之,平台的主要概念是透過提供連結、架接、匯通使雙方產生相互的活動。目前,從許多人習慣購物的實體店面,到網路電商、影音平台、或新興創業平台;我們看見快速有效的網狀及橫向的連結正在興起,創造了互惠、互助與互利的經濟模式。

舉例來說: 根據二零一八年的「YouTube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國內使用者每天平均花費2.5小時觀看YouTube,且其中有81% 受訪者認同影片內容會影響購物決定。再者,從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中,許多候選人選擇與「形象達人」合作;又或者許多大牌歌手與「網紅」同台,都顯示不管是候選人或是大牌明星歌手,還是網紅本身都達到創造高人氣的觀看流量與提升知名度的雙贏模式。可見在自媒體時代,個人平台的魅力與影響力。

而對宣教來說,每一個能夠在宣教禾場建立起來的福音預工平台,都是非常珍貴而有價值的,並且隨著時間的延續將對當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特別在創啟地區或是福音無法或不易進入的區域,這類的連結與串接提供了合法、安全、互助、信賴的管道,甚至成為造福當地居民及社區的橋樑。故此,我們勢必需要更多借助並發展營商宣教、專業宣教、帶職宣教,或者是這類可以建立平台的機制。

至於目前宣教中所興起的慈惠事工,例如: 社區慈善、社區轉化、濟貧事工、參訪事工、甚至外資的引進以及企業的合作並會談等,因著各方資源的統合與注入,對宣教當地更有直接而易見的實質幫助。這也使得在地宣教士的身分以及人際關係,特別是與當地重要人士及關鍵人物的連結更加的順暢,並對未來福音的撒種及引介、宣教士的長久居留及被接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例如: 磐石領袖協會在印度及尼泊爾的社區以及婦女的工作就帶出了實質的改變與轉化,深獲當地人的好評與讚賞。

因此我們看見,搭建一個有果效、有目標、有互動,並有益於當地人需要的平台,以至於和當地人有美好的關係,這樣的前置作業對於宣教地區未來的福音策略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將是未來許多教會、機構、團體,將致力經營及投注心力的。

(二)夥伴Partner(s)

在商業上,我們總認為須要戰勝我們的競爭對手,但在Team of Rival一書裡其中卻翻轉這樣的觀念:林肯不與任何人為敵,因而能創造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一個公司、一個企業,無論有多麼的龐大、根基有何等的穩固,仍然無法單打獨鬥,需要各式的團隊來配合與支援。因此擴大自己的盟友圈,替自己增加勝出的機會是必需的考慮。

其實,在教會的事物上也是如此。所以,在這些年間所講的合一運動,亦可以說是夥伴關係的建立與延伸,而教會近幾年的「回家」運動,更可以說是將夥伴關係晉升到「家人」的關係。如何與同質性高的、有著同樣目標,或者能彼此藉力使力的夥伴一起往前走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在宣教上、商業上,重要的必勝關鍵是在乎我們有多少的夥伴。

舉例來說: 基督徒均有完成大使命的呼召,並且為了實現人人都是宣教士,人人都能參與宣教的目標,CCMN台灣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絡平台跨教會、跨宗派、提供不同教會弟兄姐妹海外短宣平台,近三年來已有超過五十幾間教會,每年組成十幾支隊伍到世界各地宣教。這樣的夥伴關係,不僅能讓教會弟兄姐妹學習跨出舒適圈、開始看見別人的需要,並且彼此服事,也能加速台灣參與跨文化宣教上的機會。 而台北靈糧堂不僅有各單位、牧區的短宣隊,亦有跨牧區的Super Team短宣隊,這樣的連結與夥伴關係的建立,使得宣教的成果更加的豐碩。

另外,以策略面來說,例如有許多的機構在同一個宣教禾場都有同工,若在環境的許可下,能夠建立穩固的代禱與連結,將會比各個宣教士都只是獨立作業,在資源、人力上更精簡而有果效。事實上,前面所提及的平台,若再加上穩固的夥伴關係,就是一個無往不利的典範。

筆者在以色列的年間,極深的祈願,正是盼望看到各個不同的國家、種族、特別是全球不同地區的華人能夠彼此攜手,配搭各樣的資源與人力、整合各種的事工形態,甚至彙集各地華人的奉獻做最有效而精準的使用與服事,真正成為聖地與當地百姓們的祝福。

(三)專業Profession(s)

如前所述,世界上很多國家是沒有辦法以宣教的方式進入的,所以,我們必須以專業和營商前行。不只是表面做,而是真正的要在經濟上能夠自我維持、生活上自我獨立。近年,所謂的「專業宣教士」是指用個人的專業在宣教地的公司、單位任職,或是由母國的總公司差往國外的分公司,並且他的專業能力足以獲得當地的簽證,進而能在當地居住、生活並與當地鄰舍、居民維持美好的關係,福音藉此慢慢的傳開來。帶職宣教亦然,是指一個基督徒帶著他的職業到宣教工場,在那裡以職業支持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進而間接或有機會直接傳福音。

這類的例子從我們所熟知的「醫療」專業,如: 愛呆西非連加恩醫生、台灣第一位衛生署駐非洲代表陳志成醫生;嘉基的蘭大衛蘭大弼醫生,到「教育」專業,如: 臺灣英語教育的領航者─彭蒙惠宣教士,早期的賈佳美牧師 (創立台北基督學院)以及我們所熟知對台灣醫療與教育均有貢獻的馬階博士…等。而現今我們可以透過更多其他的創意方式,來打開分享福音之門。例如藉著街舞專業、足球專業、領隊導遊的專業…等不同的宣教模式。並且,因應大國崛起,世界各地開始學習華語的風潮,因此「華語師資」也是目前可以積極培育的專業人才。

而一帶一路,福音回傳的異象,也促成商宣的契機與典範。洛桑運動 (The Lausanne Movement) 的營商宣教顧問邁茨圖內哈格(Mats Tunehag),召集 「第一屆全球營商宣教智庫」,從而成就《洛桑第五十九號專案報告》,並為「宣教營商」作出概括的定義:

  1. 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
  2. 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
  3. 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
  4. 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

在這樣的定義下,我們可以藉著營商與宣教的四個向度來達到商業經營與宣教互惠的平台與夥伴關係: (1)營商宣教:藉真正的營商業務去從事宣教活動 (Business as mission) (2)營商支持宣教:以營商的盈利支持宣教 (Business for mission) (3)營商中的宣教:在營商環境中聘請非信徒向他們作見證 (Mission in business)(4)營商為宣教遮蓋:藉營商的名義去從事宣教活動 (Business as platform for mission)

展望未來十年,相信我們即將看見一波熱烈的專業、帶職以及營商宣教的浪潮興起。而因著銀髮族以及提早退休人士的增加,”金宣”(宣教的第二春)亦將逐漸成為宣教的人才之一。求神使用並且藉著這些為福音而去的專業營商人士,成為收割莊稼的工人。

詩126:5-6 流淚撒種的, 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結語

「未來宣教趨勢的3P」--平台(Platform)、夥伴(Partner)、專業(Profession) 這三元素相輔相成。以策略面而言,「平台Platform」的重要性是「媒合、連結」、「夥伴Partner」共享的是「資源、資訊」、「專業Profession」共創的是「價值、服務」。盼望教會、機構以及神的兒女們,在這飛速變遷的世代中,能夠看的遠、看的準並掌握先機,懂得運用並駕馭「未來宣教趨勢的3P」,在神國度未來的藍圖上, 成為不可或缺的宣教人才,並且開創新格局,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