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繫於神、愛神所愛─張維煌


專訪-張維煌/25屆校友

要有多少預備,才能確保自己遠赴他鄉異地生活的日子不至匱乏?還是你連離開的勇氣都沒有?張維煌一家四口只帶了四個行李,就來到台灣就讀神學院,你認為太瘋狂了!他說希望有天別人提到他時會說:「對!這個為神國度瘋狂的人就是靈神畢業的!」

「如果生命是一條火車的路徑,途中的每一站都很重要!」張維煌在靈神畢業講道的開場這樣比喻人生,「我的目的並不是盡頭的那一站,整條的每一站都是我生命當中的目的。」目前這站是台灣,離家鄉馬來西亞三千多公里,那方四季皆夏,平靜不起波瀾,此處夏季燠熱、冬季濕冷,更要命的是有地震和颱風,張維煌在台灣體驗了許多地理風土的第一次,在信仰上更是如此,次次備受衝擊。

在靈神,那些預料之外的事……

身為第三代基督徒,讀過兩個神學院,張維煌本該對門徒訓練和靈修學不感陌生,他卻表示第一學期這兩堂課給他的衝擊很大,因為靈神的門訓是一對一帶領,持續三個月至一、二年,「我一生下來就在教會旁邊,到現在結婚生子都三十幾歲了,還沒有被一對一門訓過」,這堂課促使他思考,不管是自己還是其他基督徒,接受過門訓和沒受過的差異是什麼?同時設計了以後帶領門訓的課程規劃,希望之後建立一間充滿門徒的教會。

靈修學則被他譬喻成「換氣」以續命,跟多數人的靈修生活一樣,張維煌過去只知道要安靜,過程中仍然夾雜了許多個人的思慮,然後研經、查經、做記錄,完全沒有察覺內心狀態,「在這裡神的話整個走進內心裡頭,就像老師說的,在安靜裡頭有沒有可能把內心一個角落交出來,讓聖靈介入、參與」,張維煌跟我們表示這很抽象,卻讓他的靈產生微妙的變化,因為聖靈進入他與神之間,也進入他與人之間,他不再單憑一己之力拼命划水,而是學會換氣,一呼一吸之間,聆聽神要對他說的,也坦然對神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的信心像隻小蝦

九0年代哈日現象風起雲湧,張維煌也是當中一員,理所當然希望能到日本服事,有天人真的去了日本,走在大街上神對他說:「你願不願意起來為我得著一切?」 「我願意」他以為神要他在日本服事,但神要他回砂勞越,張維煌當下立刻拒絕,甚至認為這是撒旦的謊言。

雖然不情願,他倒也每年回砂勞越,據他的說法是「服事我的『服事』」。某次回去,清晨五點就被神叫醒:「維煌,我愛原住民,但我的百姓不愛原住民」,他當下淚水不斷滑落,感受神的心取代他過去的心。然而,畢竟是天然人,張維煌對於回砂勞越還是有很多不信,有次去釣魚,他在這常常釣不到任何東西,於是對神說:「你要我回來,你就讓我釣到一隻蝦。」一個半小時過去,天色也黑了,釣竿連動都不動,「神啊!對不起,我剛跟你開玩笑,雖然沒釣到我還是會順服的。」當他收起竿子時,上面竟然有隻比鈎子還小的蝦,張維煌說感覺神用棒球棍K了他頭一下,說他的信心就像這隻蝦那麼小!

守護家庭就是神的好管家

張維煌立定了要回砂勞越的心志後,有感於自己欠缺宣教和植堂的培訓,在神的帶領下,遠渡重洋,攜家帶眷,來到台灣靈神讀書,在台的第一個主日,神就對他說:「你渴望復興,你的家庭要先復興。」他承認過去花在自己家庭的時間很少,反而都是去協助別人的婚姻家庭、親子關係,回過頭來卻不知道從何做起?還好靈神有「師母學」,透過其中的「夫妻成長」和「婚姻輔導與婚姻更新」課程,張維煌重新開始和妻子惠莉約會,嘗試把以前無法談的事情攤開來講,「一開始真的把我們搞得很辛苦,夫妻關係不健康,你很難帶出一個健康的教會」,老師也不斷提醒,你的第一個會友就是妻子和小孩,能不能牧會從你的家庭開始就知道,如同提摩太前書三章五節所言:「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 神的教會?」


Yes, I do.

來台就讀靈神前,張維煌就向原教會辭職,提前進入砂勞越內陸,體驗原住民的真實生活狀況,他說當地很多人信主,但是資源稀缺,無法執行任何培育計畫,感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那時他最常跟神講的一句話就是「這值得嗎?」「我看重的不是果效,而是你順服的心」,神給了他這樣的回應,外出沒人安排交通接駁,甚至還要親自開船的日子裡,神對他說:「這是一條沒有掌聲的路,你還願不願意跟我一起走下去?」「我願意去做,我服事並不是為了被別人服事」神說:「我與你同去。」

也許往後牧會的歲月裡,這樣的對話還是會再出現,無論期間幾經周折,一位能走在沒有掌聲之路的人,相信他最終的回答還是「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