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盪中的平安 兼論如何看待末世預言─林瑋玲
一、 序:面對末世預言的態度
5776年似乎真是十分動盪的一年,從一進入2015年八月開始,有意或無意都不難從媒體收到或看見各式災難預言。因著連環超級血月又遇上吹角節、禧年、贖罪日、住棚節,網路上預言紛飛;如預測這一年將有14件末世大事件:經濟崩潰、隕星撞擊、滅世黑洞、氣候大亂...。基督徒所受的衝擊恐怕比一般人強烈。二十一世紀會有最多末世預言並不意外,只是我們要以甚麼樣的態度面對才是最好的呢?
在思想如何面對末世預言前,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要思考,就是我們如何看待「基督再來」。如果問基督徒 「你相信耶穌會再來嗎?」,大部分的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再問「那跟你現今的生活有什麼相關呢」?結果便很模糊。這就像人都知道「必有一死」,但是死亡這巨大的影響總是要從「他死」到「你死」,甚至「我死」時,才開始深刻衝擊,才能顯示我們的預備與態度為何。模糊的教義認知,好比一般人總覺得死亡是「老人」的專利,許多人對「死亡」多半沒有預備好去面對。我們對末世預言,以及耶穌再來是哪種認知狀態呢?
面對預言的態度
一般有兩種:一、預言是基督徒信仰的重要部分,需要努力去研讀理解,以至於能對未來有智慧預備。正如箴言所說:「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箴22:3)。二、另一種態度認為,研究預言根本就是浪費時間,啟示錄尤其難以理解、眾說紛紜。與其含混,基督徒更應該花力氣在品格生命,激勵人心的道德面向上。
這兩種態度似乎難以相容,卻必須找出交集,因為基督教的聖經不同於其他的宗教經典,正是它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預言,並且已經泰半應驗,剩下的就是關於末世與基督再來的部分。聖經關於「先知」這個字,共出現520次。第一次在創20:7,最後一次在啟22:9,光耶利米書就出現100 次。這樣一本先知性的書,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先知,就是耶穌。早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摩西就說:「耶和華─你的 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申 18:15)彼得在使徒行傳中講論也提到:「凡不聽從那先知的,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徒3:23),所以,我們必須正視先知,尤其是最大的先知──耶穌。我們從他所給門徒的重要預言中,可以學習正確面對預言的態度。
二、從耶穌看末世預言
耶穌關於末世的預言最著名的就在馬太24章、馬可13章、或是路加22章。一般解經家認為,這些預言是談到「耶穌再來的預兆」,和「耶路撒冷在主後七十年被毀」的事。聖經預言的解釋是一個頗複雜,不容易的事情。通常預言都有所謂的雙指性或多指性;即同一個預言,應驗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的時間上。當 耶穌告訴門徒「聖殿毀壞的事」,若參閱馬太福音,而後門徒似乎向主詢問的是「聖殿被毀的預兆」,及「耶穌降臨與世界末了的預兆」。 門徒所以如此問,是因為他們以為二者為同一件事。耶穌的回答也如先知預言一樣,具有雙指性或多指性——應驗兩個不同的時間。
Ⅰ、耶穌的聖殿預言
因此,馬可福音13章有些地方是預言聖殿被毀,有些地方是預言末世的預兆,有些預言則是同時指兩方面的事。首先,我們看耶穌預言聖殿被毀的意義:這一次的預言,發生在耶穌離開後,西元70 年耶路撒冷被毀,羅馬提多將聖殿燒毀之事。事件始末因為一起不公平的商業官司與希臘商家的挑釁,在長年委屈受壓迫下,這起事件成為導火線,造成猶太從民間上至宗教領袖串連起義暴動。當時的聖殿為大希律執政第十五年所整建,他在原基礎上擴建一倍,內裝豪華有高大白色石柱,且有如人高的純金製大葡萄樹數株,西元64年才完工,過七年即發生毀壞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耶路撒冷教會的回應。當猶太上下同仇敵愾,起義對抗羅馬政權時,耶路撒冷教會卻是選擇放下民族情感完全的不參與,以致提早退到約但河外的彼拉小城。而當羅馬軍攻入耶路撒冷,根據當代史家約瑟夫記載,有一百一十萬猶太人被殺、九萬七千人被擄。基督徒卻毫無傷亡,為什麼?因為當時領袖,最後一位使徒──約翰正視了此預言,沒有參與這個民族主義下的衝突。此後也造成基督教正式脫離猶太教,並使以弗所成為第二個教會的中心。
Ⅱ、預言對基督徒的意義
由此事件,我們可以學習預言的兩種性質與意義:
1.垂直性預言:
直到應驗才能明白,其目的是為了堅固信仰。如約14:29「現在事情還沒有成就,我預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就可以信。」指耶穌的死、復活、差遣聖靈保惠師來,這些當時尚未發生的事。後來事成,門徒終於明白,且在聖靈中更被堅固信心。這類預言,人幾乎沒有事前可參與的餘地。
2.平行性預言:
有些預言是為在事件發生前能被知曉,好及時引發行動。耶穌的聖殿預言顯然屬於此類,是屬未來性。為要讓門徒事前知道,好預備了心理與靈性,並來得及採取行動。
同時,耶穌提醒預言能被明白:「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祂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and HE WILL MAKE CLEAR TO YOU THE THINGS TO COME." (BAS)(約 16:13)因此,神給預言不是為了讓人不瞭解,而是會幫助人去領受。因此,針對末世預言,我們要小心領受。
Ⅲ、耶穌的末世預言
1.徵兆和現象
天災:地震、饑荒、氣候。近年來,世界各地以及台灣明顯的災難,不論是生發的頻率或強度已呈倍數,不斷提高,而原因與人為的溫室效應有密切關係。
人禍:打仗和打仗的響聲。無解的中東戰爭引發的歐洲難民問題;逐日升高的南海衝突,及北韓的挑釁隨時可能帶來的失控,戰爭陰影威脅著東亞,甚至全球的安定。這些自然與政治不安的密度增加,正提醒著我們耶穌所說的末期將近。
逼迫:人倫家庭關係遭破壞,神的兒女將受迫害。今天的中東、北非的基督徒難民必須遠離家園,而歐美不少基督徒已經為著捍衛聖經的觀點,被自己國家控訴、失去工作與尊嚴。若要不背離信仰,今日教會需讓會友有受苦的預備,否則背棄信仰,轉為冷淡者必不少。當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使教會面臨壓迫,末期就近了。
迷惑:宗教上將出現許多假先知,假預言,信徒因此落在迷惑中。今日看來,似乎不是假報平安,而是亂報災難的更多。傳媒中提到某些政治、宗教名人為敵基督的十分氾濫,確實增加分辨的困難。因此,主提醒我們要能忍耐分辨,讓福音繼續傳到地極。
2.預言中的提醒:
面對災難的預備:以上明顯可以視為「平行性預言」,就是在預言事件發生前可以有預備。馬太24:16-20清楚的給予了行動指示綱領,尤其是當聖城面臨被圍,既是針對主後七十年的事件,也對末世耶路撒冷的基督徒說話,那時需迅速出城,不依戀身邊事物,並祈求不在冬天發生。回顧主後七十年的耶京被毀之應驗,可見「有耳且聽」與「不聽」的大不同結果。
正確詮釋徵兆:耶穌無花果樹的比喻談到,人可以從無花果樹的嫩芽發出,知道夏天來了。同樣的,人也可以從前面耶穌所說的徵兆發生時,知道他再來的日子近了。耶穌在可 13:23 說:「看哪,凡事我都預先告訴你們了!」,顯示他希望人能事先知道,且有防範與預備,這是愛的提醒與教誨。
接受「不可知」的部分:關於主再來的日子,沒有一個「人」可以知道,包括身為人子的耶穌,也要服於這個身分而有所不知。這造成歷代不少對此日期的猜測;其實,重點在於如果我們知道,就不會隨時警醒,人會等到那日子前一刻才願悔改;這樣會讓我們在世的日子鬆懈散漫,教會歷史也恐將改寫。
三、結論: 面對末世信徒該有的預備
謹慎預備
「謹慎」在馬可13章出現四次,分別是為──免得入了迷惑;免得遭逼迫時跌倒;免得受假先知的誘惑; 得以持守信仰。這個勉勵要人在末後能辨識真理、持守信仰、勇敢站立。可見最重要的預備不是避險的身家財產,也非逃到異鄉,因為這是普世皆然的挑戰,而是對主心意與計畫的全面正確認識與持守。
儆醒、禱告
馬可13章也四度提醒當「儆醒」,特別是34~35節以遠行家主將隨時回來查驗僕人的比喻,要人儆醒以嚴守崗位。而禱告是使人能謹慎、儆醒最好的作法,也是主教導面對苦難減低衝擊之必要。
察看主再來的徵兆
彼後1:19提到「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忍耐到底
「一有這些事,你們就當挺身昂首,因為你們得贖的日子近了。」(路21:28) 「耶穌再來」顯示他至終必得勝、掌權,這帶給信徒極大的盼望;持守這個盼望,使我們能堅忍的面對這個世代的邪惡和苦難,能堅忍的面對從信仰帶來的挑戰和逼迫,也能堅忍的面對事奉的挑戰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