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Ekklesia ,轉化世界,轉化職場_張雅謙老師


前言:令人泣笑皆非卻發人深省的故事

在巴克萊每日研經記載一位清教徒的故事:「當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人對他說:『這是多麼可愛的一朵花啊!』那個清教徒回答說:『我已經學會在這個沉淪的罪惡世界中,不再稱任何一件事物是可愛的。』」(巴克萊,160)這是令人泣笑皆非卻又值得深省的故事,世界雖有罪惡,然而世界也是神所造,有許多美好事物。因著世界的罪惡,而不能讚賞神的創造,這是什麼樣的世界觀呢?

一、轉化世界前,先轉化世界觀

1. 對「世界」失衡的解經

有些基督徒如同那位清教徒,對「世界」 存著過度負面的解讀,雖然聖經提醒「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約壹2:15-16)。可是聖經也說「神愛世界(kosmos )」(約 3:16,世人kosmos希臘文是「世界」,英文 譯本(world)。聖經不會自相矛盾,然而對「世界」的錯誤解經,會導致失衡的世界觀, 甚至可能產生厭世主義、苦修主義或過度的憤世嫉俗。

2. 釋經學的字義研究

釋經學中,字義解釋需要了解「一詞多意」,用中文例子說明較易了解:「花先生很愛花錢買花送花太太」句中幾個「花」的意義不盡相同,有指姓氏、使用金錢或是指植物的花朵。如果把這些「花」當成相同意義,會誤解這句話。同樣的,「世界」在聖經中有不同的意義。

要了解「世界」有哪些意義,需了解另一解經要素--修辭學中的「轉喻」(metonymy)。字詞有本義和引申的意義。 例如有人說:「我的心好痛。」要看心臟科還是心理諮商?因為「心」可能指心臟,也可能有轉喻的意義,指情緒、感受。又像聖經中:「耶穌動了慈心」,「慈心」本義是內臟、腸子。但當時的人用腸子代表憐憫之愛,這也是轉喻,同樣的世界有本義和轉喻的意義。

3.「肉體」也是容易被誤解的詞

當時的人視腸子為憐憫的所在,「肉體」 則被視為是慾望的所在,因此「肉體」本義是血肉之體,無關善惡,但有時有轉喻的意義,指邪情私慾或罪性,需從上下文分辨不同。例如:「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 告。」(來5:7)。這不是說基督有邪情私慾和罪性,而是在他有血肉之體的時候。又如:「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羅8:13)。這不是叫我們像馬丁路德還沒明白「因信稱義」之時, 鞭打身體,禱告跪爬樓梯,此處的肉體並非指身體,乃是轉喻指「邪情私慾與罪性」。如果把肉體都當成相同的意義,會嚴重的誤解聖經。

4. 對「世界」平衡的解經

同樣地,「世界」有時指神所造的空間或其上的人事物,無關善惡,但是有時轉喻指著世上抵擋神的黑暗權勢和價值系統,例如:「小子們哪,你們是屬神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一4:4)。「不要愛世界」,「不要效法世界」,也是此意。

因此解經時,不應把世界都當成相同意義, 更不應認為世界是全然邪惡的。反之從創世記可看到神所造的美好世界,是讓人生活、工作並享受在其中,歸榮耀給神。即使人犯罪後, 詩人依然歌頌:「天屬你,地也屬你;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為你所建立」(詩89:11)。又如詩歌所唱:「這是天父世界,小鳥展翅飛鳴, 清晨明亮好花美麗,證明天理精深,這是天父世界,祂愛普及萬千,風吹花草將祂表現,天父充滿世間」。

二、轉化職場前,先轉化工作觀

1. 對工作的負面解讀

對世界負面的解讀,也影響了工作觀,在保羅的年代,有人貶低工作的價值,這或許受到當時希臘哲學的影響,認為靈界是良善的,物質界是邪惡的,柏拉圖認為工作是物質界的生活,低於靈界的(李虹,190)。但這並非神對工作的看法,因此保羅勸勉:「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

有些基督徒認為世界的工作只是在處理短暫物質世界的事務,又因創3: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人類犯罪前,不愁吃穿,犯罪後才勞碌工作,只為一口飯,以為工作是亞當犯罪後的咒詛。

2. 工作是神給人的禮物

然而《打造神國企業》提到:「工作不是被神所詛咒的,乃是祂賜給世人的禮物。」(李 虹,49-50)因為亞當犯罪前,神已經給了亞當管理照顧伊甸園的工作(創2:15)。神必給亞當能力資源來執行這工作,不會辛苦勞碌,反而能享受工作。

3. 享受人與物互助與愛的關係中

《工作是一份禮物》一書引用創2:15(NIV) 「耶和華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在其中工作(希伯來文avad,(work),關懷看顧(take care of )。」解釋到:「在神的心意之下,工作與關懷看顧原是不可分割的,工作蘊藏愛的本質。」(海特利,37)亞當在工作時,必然對園中動植物滿懷著愛來照顧他們(想像照顧寵物的感覺),也從園中獲得養生所需(果 子),神不會對物質世界沒有興趣,祂是物質世界的主,祂的原始設計是讓人與物質世界有著互助與愛的關係,用愛在物質世界的經營中得到祝福與養生所需。

4. 認出工作的神聖使命

17世紀名建築設計師克理斯多夫,奉命重建聖保羅大教堂。當工程進行時,他到工地查看,陸續看到3名工人在砌石塊,也問了他們同樣問題:「你在做什麼?」

第1位不耐煩的說:「我在砌石塊啊」。第2位無奈的回答:「唉!我在辛苦工作,養家活口」。第3位很興奮的說:「我在建造宏偉的聖保羅大教堂」。3個工人代表3種工作觀。第一個覺得工作是單調厭煩。第二個感到工作是生存的無奈。第三個滿懷熱情,因為找到工作的使命感,使命感是每個工作都需要的。

5. 工作可以是敬拜

世界是神所造並且屬神的,神是「物質世界」的大老闆,因此不只在教會中,在社會中工作也在服事主,在處理物質世界時,知道天上有位大老闆,看著我們如何處理祂所造的世界(祂的公司)。《轉化改變世界由職場開始》一書引用西3:23「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說 明「工作」就是「敬拜」。(艾德.史福索, 132-135頁)

舊約「事奉敬拜」(申11:16),事奉(avad )希伯來文有工作的意思,工作與敬拜有時息息相關,當時外邦偶像崇拜常融入工作中。對基督徒而言,將信仰元素融入工作並以敬畏神(愛神愛人愛物)的心來工作,就是在敬拜神。當一個廚師看重他的食材乃神所造的,以敬畏神的心,忠心料理出健康營養的美食,讓客戶享受神所造的美食,歸榮耀與神,就是工作敬拜神。

三、轉化教會觀

1. 對「教會」失衡的解經

教會Ekklesia是「被呼召出來的一群人」, 因為過度強調字首ek希臘文有「出來」的意思,又由於對世界或工作的負面解讀,以為教會就是要從世界出來,或是信徒禮拜天從工作出來,進到教堂聚會。分別為聖、守主日固然重要的,但是若造成教會聖俗二分法,不管世事,是嚴重誤解教會ekklesia的意義。

2. 對「教會」平衡的解經

Ekklesia在當時不單是指基督徒群體。例如 徒19:39:「你們若問別的事,就可以照常例聚集斷定。」「聚集」希臘文就是ekklesia(教會),「斷定」有裁決、解決的意思。ekklesia 是指一群出來聚集、代表城市的人,共同商討、裁決和解決城市的事務。所以主耶穌用 ekklesia「教會」(太18:17-20)來指基督徒群體時,不是叫我們出離世界,不管世事。而是一起商討、裁決、解決世界的事務,所以教會是要「轉化世界與職場」。

3. 教會--轉化世界與職場

曾看過基督教今日報的見證,一位銀行經理,依靠神有,在平安月邀請牧師來祝福銀行,取代傳統的方法,有美好的業績,也得到上級的肯定讚賞。(http://www.cdn.org.tw/News. aspx?key=6600)

聽靈神校友張孟訓牧師分享,他在教會開拓的前幾年人數總是十幾個,由於有感動關心在地產業果農,有時也幫忙促銷,卻也因為此乃處理世界的事務,感覺不太屬靈,然而神卻對他說: 你不只是蘇澳芥菜種靈糧堂的牧師,你是蘇澳鎮的牧師,他的教會觀轉化了,因著關心人心靈、 物質和職場的需要,現今他的教會已是該鎮最大的教會之一。

4. 職場教會的禱告祭壇(屬靈權柄)

耶穌提到「教會」的上下文(太16:18-19; 18:17-20),也應許給教會的禱告、捆綁與釋放的權柄。現實世界與職場有許多挑戰與黑暗,然而我們不是孤軍奮戰,神既是世界的主(老闆),我們更要尋求老闆的協助與授權(禱告與權柄),這位老闆渴望祂的員工(人)在祂的公司(物質世界)中按著祂的公義經營,並得到祝福與關係的和諧。因此我們更要運用屬靈權柄, 禱告倚靠神,才能轉化世界與職場。

結論:

願主轉化我們的教會觀、世界觀和工作觀, 回應主給教會的使命與權柄,轉化世界與職場, 帶來教會更新與復興。

參考資料:

丁恩.布里格斯。《天國議會正興起》。台北:以琳, 2018。
巴克萊。《巴克萊每日研經叢書—腓立比、歌羅西書、帖 撒羅尼迦前後書註釋。》香港:基督教文藝,1987。
朱柬。《台灣從危機到轉機的關鍵--Ekklesia (教會)的意 義與運作要領》課程講義,2019。
艾德.史福索,《轉化改變世界由職場開始》。台北:天 恩,2008。
艾德.史福索。《EKKLESIA尋回神轉化世界的器皿》。 台北:天恩,2017。
李虹。《打造神國企業—在職場中建立榮耀神的企業》。 台北:道聲,2017。
海特利。《工作是一份禮物》。台北:校園,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