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傳統教會要唸誦使徒信經?_林瑋玲老師


《使徒信經》The Apostles’ Creed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

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

升天,坐在全能父神的右邊;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我信聖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體復活; 我信永生。阿們。

目前,除了傳統宗派的教會會在禮拜儀式當中唸誦《使徒信經》,似乎其他以敬拜讚美為禮拜形式的教會,不再作這麼「古老」的信仰告白了。其實,禮拜形式因著時代做調整,正是宗教改革帶出來的精神與作為。馬丁路德就自創了德式彌撒,為此寫下125首歌,並大大提升講道的地位與時間。因此,儀式形式會改變無可異議,但是信仰內涵必須保持正統性(Orthodox)與大公性(Catholic),才不違背真正基督教會的身分。

信經的重要性

在歷史的脈絡中,始終有「如何分辨誰是我的弟兄?誰只是掛羊頭其實是隻狼?」的問題,越到末後稗子薅出來的日子近了(太十三30),就更要留意分辨麥子與稗子的分別。靈糧堂是一個講究合一的教會,因為這是基督的命令。而分辨誰是合一的對象——如何分辨誰是我的弟兄與鄰舍,則是使徒及其傳人在初代教會為我們留下的偉大遺產與智慧;其中最寶貴的就是:費時定讞的七個信經。除了目前共有的聖經,「信經」幫助我們確認誰真正屬於基督的身體,誰是我們需要跨越彼此間次要的差異,努力與之合一的肢體。

信經既是如此重要,被稱為「信經中的信經」的《使徒信經》便是最常被基督的教會誦念的,因為它最精簡、容易背誦。《使徒信經》雖非使徒們所做,從二世紀教父,如伊格那丟(Ignatius)、愛任紐、特土良(Tertullian)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使徒信經》的雛形,作為初信及慕道者學道的內容。今天《使徒信經》的標準格式,是到主後730年才首次出現,而真正成為西方教會官方版本,則是到主後 813年。

《使徒信經》係按聖父、聖子、聖靈的順序分成三大部分,內容反映出五世紀與之前重要神學辯論的影響,其中許多的表述都是為了對付當時產生的特定異端觀點。異端常換湯不換藥,因此今日對我們仍有指導性,叫我們明白何為純正信仰規範的邊界。

《使徒信經》的再思

一、上帝是誰?

全篇十二條以「我信」為起始,宣告我所信的三位一體神,從上帝開始,祂是我們全能的父。基督徒與神有著父神與兒女的親密關係,這是其他的信仰都沒有的關係,更是新約耶穌所帶進的實質影響,使神人之間不再有無限的距離。因為我們是祂所創造,所以我們不必像許多異教,需要特別套關係才能當「乾兒子」,我們本是屬祂的。當然這樣的宣告也是對付當代,高舉只有非物質才夠屬靈的諾斯底主義的錯誤。正如C.S.Lewis所說,「神喜歡物質所以創造萬物,想比神更屬靈是無益的。」

二、耶穌是神嗎?

《使徒信經》明顯份量最多的是關於耶穌基督是誰的宣告,顯示初代神學論辯集中的主題。信神只有一位的猶太化異端,堅持耶穌只是人,是帶著特殊身分類「神人」的上帝使者。因此,對於像是「耶和華見證人會」的教會,是無法接受「上帝的獨生子,由聖靈感孕」,而承認耶穌與創造的天父同是神,耶穌的神格便被矮化。

今日被科學主義者認為天方夜譚的「童貞女所生」,對於認為物質是低俗的希臘化異端諾斯底主義從不是個問題,倒是難以想像:純屬靈的神怎可以墮落變成人。因此,這一段「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受死,埋葬」詳實陳述道成肉身的耶穌,確實在肉身中受苦、並且真的死去、埋葬了——並不是像他們所說的,基督靈體附在耶穌這個被揀選的人身上,僅是看似人的耶穌基督,而其實在十字架上基督並沒有隨著耶穌受死,因為靈體無法死亡。因此耶穌基督還要復活,帶著身體來作王,更是諾斯底信仰萬分不能接受的。

今天所有期待脫去令人沉重、痛苦的「臭皮囊」,超生進天堂的宗教信仰,大概都不能接受耶穌作神還要帶著復活身體,以致《使徒信經》末句的「我信身體復活」,更是多此一舉的不可承受之重。

東方的信仰多趨向靈、肉二分,無法理解神、人同體,靈肉同軀如何可以超脫成聖?基督徒如果帶著這類東方玄學思維影響,對於基督的神人二性,多少也可能會輕忽基督平實做人受苦的意義,而渴望無欲無災,期待無限神蹟奇事擺脫苦難。但是信經已經講明,耶穌如何道成肉身,為我們成就痛苦的十架救恩,祂的王權實現是用完全認同人的一生的方式,以至於升上高天的大祭司完全瞭解我們,知道如何幫助我們是最好的。

三、我信聖靈

《使徒信經》並未多著墨在聖靈的陳述上,因此尼西亞信經中,「我信聖靈,為主,並賜生命的根源,從父子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曾藉眾先知傳言」,可以做為參考補充。

四、純正教會觀

信經表明「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本是聖徒相通的基礎。因此,對宗教改革五百年後的今時,天主教已經多次表明對當年東西教會分裂的遺憾,也善意回應路德是位偉大的神學天才——主內的弟兄。顯然,站在基督再來的些時當兒,我們有必要嚴肅回應我們共同宣信的《使徒信經》,預備再來王者的審判。

 

來源:期刊 - 2019靈糧季刊第二季 - 2019-04-2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