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風吹起 贖回時刻 之二 | 黃齊蕙老師


靈風吹起  贖回時刻 之二


新次序、新法則、新契機下的新興宣教策略

(接續上文)

三、精、少 v.s 繁、多

以往我們可能要派10-20位專職宣教士,花上10-20年的時間才能夠在創啟地區或福音艱難的地區撒種並有所收成;未來我們只要派少數的專職宣教士,並加上營商及帶職或專業的職場宣教士為夥伴,就可以組成一個團隊,並且在職場所得著的朋友或人際關係,可以由專職宣教士跟進及栽培,使得整個福音動力更有果效及策略。若再加上籌款的考量,以及教會資金的分配及使用,未來專職宣教士的人力派遣,將會走上精而少的必然趨勢。而帶職與專業以及營商的弟兄姊妹,則是專職宣教士在當地的夥伴與宣教機構重要的盟友。

四、跨界專業 / 多元專業

培養多元專業,跨界的整合,也是未來宣教訓練的課題之一。除了基礎神學以及文化的學習之外,未來的宣教士必須培養「第二專業、甚至第三專長」。我們都明白,派出去的人,必須是符合對方當地的需要,而並非只是我們認為適合的人。宣教當地所需要的,幾乎都是專業的人才。因此「勇敢跨界」,是必要的,也是宣教訓練機構所要擁有的遠見。

宣教教育培養+多元專業培訓,是未來必然的新興宣教策略。有鑑於此,將有更多類似「產學合作」的模式將會孕育而生。


(Photo credit:Anna ShvetsPexels)

五、投資 / 企業型態的宣教

另外,企業投資與宣教的結合,也是未來非常重要的力量。企業主若開設分公司在宣教地,以2-3年的時間將公司穩固並建立基本的營運功能,再配以管理人才的統管,使公司逐漸上軌道。如此企業主即或人不長駐宣教地,公司仍能營運。
而以資金投資的面向來說,企業主若開設分公司,一開始雖然需要投入一筆款項,然而,隨著營運上軌道,這些投入的資金是可以回收的。而且隨著營運的成長,開創資金不但可以回收,還能逐年有所盈餘。(當然,企業投資者事先的研判,考察與計畫是必然的) 。
更重要的是,藉著企業的投資,得以接觸當地商界、高層、有影響力的人。這些人若一旦接受福音,他們的影響力是非同小可的。而這些珍貴的福音果子,再以智慧並按著當地民情的方式,繼續地傳遞下去,其穿透力與持久力可以說是既深遠又長遠。

六、當地政府歡迎:開放門戶 / 行在光中

如前文所提,以商務為前導,並以福利+福音為策略,不但被當地政府接納,更能光明磊落地行在光中。以往的宣教士,一旦到了前線,所有的資訊、手機帳號、 APP平台、都要關閉,而且要立即改名,無法再用真名,更不能有名片之類的身份證明。整個人必須完全的隱藏與低調。這是寶貴的,也是為主捨下。
然而在疫情後,新的次序與契機之下,加上商務的前導, 我們可以不再隱藏了(當然還是要謹慎與有智慧)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印名片,即或仍選擇化名,然而我們卻可以坦坦然然的,行在光中,抬頭挺胸。其實,某方面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醫治與釋然! 我們更「真實」了!

七、友誼與結盟:正向回饋與循環

因著更真實身份的自己,會帶來更正面的回饋與循環。這職場上的結盟與友誼也將是一個經歷興旺與倍增的管道。並且所連結的資源人際網將愈連愈多。而這類的人際資源網,將是未來宣教之路非常重要的人脈與護航,也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果效。

 

(此為新興宣教策略系列文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