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命~傳道者的智慧-林瑋玲


 

 

傳道書中的人生大哉問

 

 

  所羅門強調喜樂和歡欣,因為生命是神的賞賜。「喜樂、高興」在書中出現17次,這樣的喜樂在看似悲觀的傳道書,正迫使人思考「什麼是人生真正的意義與過法?怎樣才能活得快樂,享受到生命中的美善?」

  近來,因為自己的一位神學院同學中風被迫提早退休,發出了許多的苦水怨言,哀嘆完成博士也無機會再服事,羨慕我們其他人的忙碌與活躍。令我更對生命的時節與該有的生活態度有更多省思。對此,其實傳道書都已著墨。傳道書中的幾個人生思考與提問,值得我們深思:

  1. 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2:3)
  2. 年金迷思:一生勞碌、積蓄貨財可帶來保障安穩? (2:26b, 4:4-85:10-18)
  3. 養生迷思:富貴長壽,多子多孫多福氣?(6:3-5, 8:8
  4. 正義迷思:追求政治影響力,必定成就公義?(3:16, 4:1-3, 5:8, 7:15, 10:5-7)
  5. 懷古迷思:美好年代總在過去?(7:10
  6. 成功迷思:知識就是力量、追求學問、智慧、就能通曉一切,愛拼就會贏?
     (1:16-18, 8:16-179:1112:12)
  7. 如何面對個人「變老」?(12:1-5)甚至國家衰敗?(12:6
  8. 如何看待死亡、面對永生審判?(3:18-21, 11:912:14

 
從神的眼光看人生

  當我們從全書看見以上的迷思,必會受到提醒。世人所以為的安穩、保障、健康、福氣、正義、美好、成功其實如浮雲,基督徒當學習用超越世俗的眼光來看世事,特別是從神的眼光看人生。尤其在書中的三1-8,明白神既是賜下生命的神,也對人生命有旨意與計畫,這都超越了人想主宰的行事曆。傳道者在觀察人生百態後,寫下人都會經歷的14組相對組合之際遇,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定期:生、死、愛、恨、戰爭、建造、災難、收成。在我們所生存的世界,有多少是在自己的掌控,又有多少在上主的掌握中?

  智者學習在時間的流逝中,得著人生的智慧,在神面前存敬畏的心。因為人生就如四季,在特定的時間換化著不同的風景。如果人能學習欣賞四季之美,便能用更高的視野領會人生的各種季節、不同面向得失的豐富風貌-相信神既掌管一切,必會在祂所定的時間,顯出祂的奇妙作為。於是,嚴寒的冬使我們長出堅忍的信,在看不見的漫漫等待中,確信春天的腳步必然出現。這是舊約約瑟的見證,也是近日生命鬥士如力克胡哲(Nick Vujicic),因著信任神活出自己生命的夏,儘管有先天四肢切斷症,仍勇敢娶愛妻、現正預備迎接第三胎雙胞孩子。生命可以不設限,不只是因為人的努力,更是因為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信靠使神的美好計畫無礙實現。

 
困境使人謙卑也學會敬畏

  傳道書告訴我們在經練中得益處:「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永生原文作永遠)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3:11)生命

  充滿勞苦,自古東西皆然。這是始祖亞當帶給人的命運,在神的手中卻能帶來益處,使人從「無常與經鍊中,透過神所造萬物看到美好」(三9-11)。大自然是神的第一語言,在沒有聖經之前,人就能透過神按各時節所創造的,體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比起滄桑動輒千百年的大樹,自是渺小不算什麼。即使是山中不熟悉的小花,只存在一天、無人看見,卻如實努力綻放色彩與芬芳,都提醒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在自以為的。

  當我們眼目只放在自己的遭遇,常錯誤放大自以為的不幸。當我們重新放眼神造的美好,就能學習再一次審視遭遇,明白神的可畏與信實不曾改變。困境使人謙卑,從美麗造物學生命智慧。

  同時,照神形象造的人,有能力審視造物的美麗,也能從各角度思考追尋,在「虛空中找到永生」。以致於,我們學習將地上平凡的吃喝、工作、享受,與天上的生活-敬拜、服事神配合起來,這是對神的「敬畏」(三14,五7,七18,八12-13三次,十二13)。人能進入命定,正是因著敬畏神,而重新定位自己的結果。

 
心存感恩活在當下

  傳道書教導人,生命當是喜樂的,只要即時「領受神的生命賞賜」。(二24,,三:13,五18-19,八:15) 傳道者認為「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這是他的分,是為善為美的。」基督教僅有的兩個聖禮,其中之一的聖餐便與吃有關。吃喝、從勞碌中得滿足,或許已經成為台灣的小確幸文化特色,其實可以從神的眼光確立它當有的價值意義。

  耶穌甚至因為祂與門徒、罪人朋友的盛宴被批評,苦修主義做標準來評價吃喝,從不是聖經的真意。創造營養、美味食物賜予人的神,喜悅人以感恩享受勞碌所得,只要不是浪費與奢華,吃得開心可以是件屬靈的事。尤其是與親愛的家人(九:7-9),以及眾人歡聚的「愛宴」,是神選民生活的記號,是聖靈充滿的耶路撒冷教會日常的表現。

  只是,要領受神的生命賞賜,不能忘記賞賜的基礎在「討神喜悅」(二26a),因為神將智慧、知識、喜樂給討祂喜悅的人,作為屬靈的賞賜,而罪人勞碌積聚財物希望從中得喜樂,結果卻可能終歸給了別人。因此,行神眼中的善是敬畏神的人的表現,這樣終久必得福樂(三12、八:12)。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祂同行,無論遭遇何事,定意行神所喜悅的事,使我們可以不斷活在感恩喜樂中。

  最後,傳道者提醒我們「把握年日,學習靠主時常喜樂」(十二:1)。趁著年輕、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記念造我們的主。傳道書不反對年輕及時行樂(十一:9),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的遊與學都需要力氣,但是這不是為了肉體的逸樂與虛榮,而當為了更親近、認識創造主。正如全書的結尾-「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12:13)如此,掌握以上的提醒,超越環境的喜樂必為我們擁有,因為生命如此美好,喜樂是神賜給敬畏祂的人最真實的禮物。

 (本文曾刊載於論壇報3952期)